斁
斁
中国大陆宋体
台湾细明体
香港明体
日本明朝体
韩国明朝体
旧字形
金文
小篆
楷体
拼音 | [dù] [yì] | ||
部首 | 攵 | 总笔画 | 17 |
笔顺 | 丨フ丨丨一一丨一丶ノ一一丨ノ一ノ丶 |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● 斁
yì ㄧˋ
1. 解除。
2. 厌倦;懈怠;厌弃:“为絺为綌,服之无~。”
3. 盛大的样子:“庸鼓有~,万舞有奕。”
4. 终止。
其它字义
● 斁
dù ㄉㄨˋ
◎ 败坏:“耗~下土,宁丁我躬。”
详细解析
详细字义
◎ 斁 dù
〈动〉
(1) 败坏 [ruin]
法斁而不知理。——明· 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(2) 又如:斁圮(败坏,毁坏。斁败,斁坏);斁伦(败坏伦常)
(3) 另见 yì
其它字义
◎ 斁 yì
〈动〉
(1) 厌弃;厌倦 [be tired of;detest]
遂作祭文,有“魂魄累王,作配神主,与王英灵,永远无斁”之语。——《西湖二集》
(2) 又如:斁遗(厌弃)
(3) 另见 dù
字形






字源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