楂
楂
中国大陆宋体
台湾细明体
香港明体
日本明朝体
韩国明朝体
旧字形
小篆
楷体
拼音 | [chá] [zhā] | ||
部首 | 木 | 总笔画 | 13 |
笔顺 | 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|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● 楂
zhā ㄓㄚˉ
◎ 〔山~〕a.落叶乔木,果实球形,红色有白点,味酸,可食;b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亦作“山查”。
其它字义
● 楂
chá ㄔㄚˊ
1. 同“茬”。
2. 水中木筏:“穷岸有盘~”。
详细解析
详细字义
◎ 楂 chá
〈名〉
(1) 水中木筏 [wood raft]
穷岸有盘楂。——何逊《度连圻》
(2) 同“槎” [stubble]
(3) 另见 zhā
基本词义
◎ 楂
樝 zhā
〈名〉
(1) 果木名 [hawthorn;may tree],指蔷薇科山楂、野山楂一类的植物。果实红色、味酸,可食,也可入药
云山得伴松桧老,霜雪自困楂梨粗。——宋· 苏轼《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》
(2) 另见 chá
字形






字源

